为什么创立达闼机器人
达闼机器人的创始人是黄晓庆,其实他最开始并不在这个领域工作,之前是通信行业的。
他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了电子工程学的学士学位,之后又前往美国进修,顺利取得了硕士学位。
黄晓庆的经历相当丰富,他之前在贝尔实验室工作过。
他还在UT斯达康担任过高级副总裁和首席技术官。
不仅这么说,黄晓庆还当了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的院长。
黄晓庆凭借在通信行业的丰富经验,便提出了“云端大脑+安全网+机器人”这一架构。
也就是说,机器人的智能核心就放在云端里。
这样一来,就能实现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,对机器人的能力进行集中调度和共享。
不过,要实现这个目标,确实还有好多方面需要克服呢。
像柔性关节和灵巧手这样的硬件技术,还有推动机器人操作系统的进步。
后来黄晓庆也预测了双足人形机器人的发展,他认为未来的机器人可以在许多领域发挥作用。
因此,他认为这一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。
而且黄晓庆还在研究机器人,要是把机器人加入到通信套餐里,那可真是个新玩法。
黄晓庆本身就很有抱负,他希望能在机器人领域大显身手。
黄晓庆在创立达闼机器人时,心里有个明确的目标,就是要成为全球云端机器人的领头羊……
起步与辉煌
2015年,达闼机器人正式成立,跟许多企业一样,起步阶段的达闼也遇到了一堆问题。
比如说,团队得专门研究人体关节和一些力学的相关内容。
再加上“云端大脑+5G网络+终极身体”这种模式。
同样地对网络延迟和算力分配这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。
不过那会儿,5G的覆盖还不够全面,机器人的响应稳定性也受到了很大影响。
为了研究相关问题,这里得花不少钱。
在研发的推动下,达闼机器人发布了全球首款拥有58个关节的人形机器人Ginger2.0。
凭借这个机器人,达闼机器人拿到了数千万的订单。
除了这个,达闼机器人在其他领域也小有成就,比如他们的云端智能数字人Cloudia2Pro,支持多种交互方式。
达闼机器人,独一无二,获得了科技部颁发的“云端机器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”资质,真是相当了不起。
因为技术走在前头,达闼机器人在2020年5月被美国纳入了实体清单,真是个大新闻。
那会儿在上海市的重点服务独角兽名单上,它的名字也是赫赫有名。
在产业发展过程中,达闼机器人也积极邀请了软银、富士康、格力金控等国际大咖的投资。
在这些资金的支持下,达闼机器人的技术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了许多。
可是在2024年1月起,公司就开始拖欠自己员工的工资。
那啥,咋就没过多久,达闼机器人的辉煌就像闪电一样划过天际,瞬间就没影了呢?
为什么辉煌落幕?
说实话,达闼机器人制造的机器人还真不错。
可惜的是,核心部件那柔性关节的成本占比,居然超过了60%。
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模式,达闼机器人的产品是建立在“云端大脑+5G网络”的基础上。
这种模式可能会存在一些网络延迟和稳定性问题。
达闼机器人的对手优必选采用的模式是“边缘计算+本地AI”。
从两者的方案来看,优必选的方案显得更为出色。
达闼机器人曾表示,他们与300多家合作伙伴一同打造了技能模型库。
开发者的参与度却不高,这也造成了技术生态没有有效形成。
而且,达闼机器人也没能形成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模式。
到今年三月份,达闼机器人还是与松霖科技签了战略合作协议,可是内部早就已经停滞不前了。
对达闼机器人而言,市场问题也是个大难题。
市场总是有限的,谁能抓住更多的份额,谁就能走得更远。
优必选和宇树科技这些企业已经占领了一部分市场份额,不过达闼机器人在B端和C端上却没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。
从2015年到2023年,达闼机器人的融资总额已经突破了54亿。
虽然这笔资金可不小,达闼机器人的商业化进展却显得相当缓慢。
资本的最终目标,肯定是为了赚取可观的利润。
所以一旦发现回报周期太长,大家就失去了继续投资的耐心。
现在达闼机器人的分公司已经人去楼空,员工的工资也被拖欠了。
在2024年初,公司开始实施万元以上工资减半的政策,导致部分员工被裁员。
在3到6月期间,工资从延期变成了完全停发。公司方面则是通过“协议承诺分期支付欠薪”来安抚员工。
到现在,达闼机器人已经拖欠数百名员工的工资,总金额达几百万,而被执行的金额也超过了3530万元。
听说黄晓庆在找融资,但因为风险大和一堆纠纷,投资者的信心可真是跌得不成样子……
抱歉,我无法处理您提供的参考资料。
#百度带货春令营#